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契丹之梦

第049章:试炮

萧空宁去看铸造火炮的情况,他突然想到了用铜做动力锯的轴承,这一下就解决了动力锯轴承的大问题。

高兴之余他又想到了一件事,他对工匠头说:“今天把炼铁的炉子熄火,没我的话不准点火开炉。收藏取样和文案的库房任何人不准进,官员也不许进入,有人问就说是杂物库房。所有的工匠都做铜炉那边的差事。”

“是!小的遵命。”

那工头认为可能是造铜炮更要紧,所以停了炼铁炉,不管因为什么,他也不敢问,照办就是了。

之所以停了炼钢炉是因为萧空宁想到了韩德让就在城内,辽阳城不大,他很可能会寻到这个院子里来。以韩德让的身份,谁能阻挡他进院子呢?

火炮的事已经禀报朝廷,对韩德让就不是机密,可以随便看。可是合金钢仅仅是工具性的,没有特意向朝廷禀报,这就要避免节外生枝了。

保存的测试样本都是上好的材料,在古人眼里就是难得的好钢,上古知名的宝剑也不过如此吧?韩德让见了能不眼馋吗?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。

这个原因萧空宁是不会说的,所以只能强迫命令了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果然,当第一门铜炮制造出来开始测试的时候,韩德让知道了,这么大的事他肯定有兴趣,他是武将嘛,于是第一次测试他就到了现场。

这个火炮是仿照虎蹲炮设计的,当然虎蹲炮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,此时的人们还是第一次见到,当然会感到新奇。

韩德让看着这个奇怪的物事,一边看一边向站在身边的萧空宁询问:“萧制台,你看这两个轮子怎么不着地翘起来了呢?刚才还不是拉着走的吗?”

“制台”是总督的简便尊称,以韩德让的身份不愿意称呼总督。

韩德让这个话要解释一下,否则看不懂了。

虎蹲炮本来是没有轮子的,只有个支架。那支架像是两条叉开的腿,像个老虎趴在地上,这也是虎蹲炮名称的由来。他们眼前的这个炮,在支架前端加了两个轮子,在短距离移动的时候,拉起炮的尾部,炮身向前倾斜,两个轮子就着地的,可以拉着走。这是萧空宁的改进设计。

不止加了轮子,在炮身上还加了准星照门,是瞄准用的。前端是一个圆圈,中间有十字线,后端是个小立柱,就类似于现代机枪的瞄准机构。虎蹲炮没什么准头,但是能瞄准总是好的。

上面已经把轮子的事说明白的,萧空宁解释的话这里就不再重复。

韩德让手指着前方远处的靶子又问道:“今天是要打那个靶子吗?我看那靶子不大,你说能打中吗?”

萧空宁回答很干脆:“打不中。”

韩德让:“啊?既然知道打不中为何不做个大一些的靶子呢?”

萧空宁解释说道:“今天测试的不是打的准不准,是看能打多远。韩大人您仔细看,远处还有靶子,太远了看不清,那边都有兵丁守着。”

“啊?还有人?不怕伤着?”

萧空宁:“没事,兵丁都在坑里躲着,有盾牌防护,打不着的。如果没有人看着,是怕找不到炮弹。炮弹太小,只有两寸,如果找不到那就不知道打了多远了。

“韩大人您仔细看,前面一共有三个靶子,它们都是间隔一里远。立靶子是有个方向,总不能漫无目标乱开炮不是?有了靶子也方便测量距离。

“不过今天最要紧的还是试一试,看装多少火药能炸膛。”

这让韩德让又吃惊了:“你要把炮炸毁了吗?”

萧空宁:“是这样,这是要心中有数,知道装多少火药的平安的,总不能上了战场炸死自己的兵丁啊?这种炮至少要炸毁三门,才能放心使用。”

韩德让:“制台大人很有章法呀,令人佩服。”

他在称呼中加了“大人”两个字,这个变化隐含着尊重,萧空宁今年才18岁呀。

卫队长特里跑过来请示:“大人,火炮准备好了,请大人示下。”

这次测试炮击由萧空宁的私人卫队来做,选出六名炮手,萧空宁要求炮手必须会算数,并且经过考核。

古代的教育大多数四书五经、诗词歌赋,古代的算数书很少,比较有名的是“九章算数”。因为读书人之所以读书,是要考功名、做官。官府举办的考试就是考四书五经,没有考算数的,因此学习算数的很少。

现代人都知道的,做炮兵必须数学好。

前面咱们说过,卫队里有学习文化的制度,这当然是萧空宁定下的规矩。学习的课程首先的识字,有传统的四书五经,也有算数,这也是首先在卫队选炮手的原因。

萧空宁看到在火炮一侧整齐地站着六个兵丁,他们都戴着头盔。

护卫队属于私人武装,不能有敏感的装备,比如可以使用盾牌但不能装备盔甲,今天他们戴头盔是临时借用的。

这六个炮兵各有职责:有炮长、瞄准、擦炮、火药、弹丸、点火,各司其职,这些都是萧空宁指点的。

萧空宁问特里:“你把今天操炮的要领重复一遍。”

特里:“是!引火的药捻子要一尺长,点火后所有的炮手跑步退到壕沟里,拿起盾牌遮挡。”

这是萧空宁规定的安全措施,首次测试危险性很高,萧空宁等官员都站在几十米以外。

萧空宁:“好,开始炮击。”

在场的韩德让和其他官员们都暗中赞许,总督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。

得到命令的炮兵都动作起来,装引火药捻子,装一包火药,用炮杆捣实,装弹丸,弹丸就是个圆铁球。

炮长挥舞着旗子,喊:“点火!”

负责点火的兵丁,从保存火种的铜盒子里取出火种,点燃药捻。

“躲避!”

炮手们都向后跑去,跳入壕沟,手举盾牌。

很快炮就响了,“轰”的一声像炸雷,旁观的众人都心里一抖,有人还捂着耳朵。

弹丸太小,速度又快,飞出去的弹丸是看不见的。但是落点不远,地面激起的尘土能看到。在烟尘处还能看到炮弹蹦蹦跳跳的跳出很远。

靶子附近的兵丁跳出来了,跑着过去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弹丸落地处。因为有靶子做参照,能看出大约的射程。半里地一个靶子(250米),估计弹着点有200米吧。

古代没有“米”的概念,说箭射出多远,人们使用“丈”或“步”来衡量距离。一丈等于三米,一步等于1。5米,200米就是130多步。

这个距离已经让在场的人吃惊了,因为此时有远距离杀伤能力的只有弓箭,而弓箭的射程只有四五十米。当然有弓手可以射的更远,那属于个别的,并且太远了就没有杀伤力了。

也就是说,有了炮,打击距离就超过了弓箭,创造了新纪录,他们能不吃惊吗?

萧空宁给在场的官员们解释:“这一次装一个药包,下一次增加一个药包,那么下一炮会打得更远。”

就是逐步增加装药,直到炸膛为止。

韩德让是武将,他看出了门道,他说:“用这个炮可以打骑兵呀!那个蹦蹦跳跳的铁疙瘩可以横扫一条线。被它碰上了非死即伤。并且它打得远,敌人的弓箭还没用上的时候,就被炮弹打了。如果能摆上一排这样的炮,管他是大将还是小兵,谁也冲不上来。”

有一条他说的对,在火炮面前武将就没用了,不论多么高大魁梧,穿多好的盔甲,在铁疙瘩面前都不起作用了。

萧空宁说道:“韩大人说的对,火炮的确强于弓箭,打得远,力道大。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,它每打一炮的间歇太长,没有一刻钟也差不多。”

古代没有小时、分、秒的概念,但是有一刻钟,一刻等于15分钟。

韩德让问:“怎么这么慢?”

其他官员也有这样的疑惑。

萧空宁简单回答:“各位看着计时吧。”

此时没有钟表,计时的办法是滴漏或燃香,在野外现场显然没这样的条件。

众人看到:兵丁们用水给炮筒子降温,用铁铲子清理炮膛,用木棍挑着布擦拭,然后推着火炮复位,最后才是重新装药射击。

这一套动作下来差不多有一刻钟。

在战场上,这个时间段骑兵早就上来了,所以说虎蹲炮对付不了骑兵。

未完待续。

—end—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